2025年9月23-24日 天津賽象酒店
金秋九月,豐收之季,2025年9月24日上午8:30,深受行業關注的2025中國國際車用涂料涂裝技術發展大會暨綠色工業涂料涂裝交流合作大會在天津召開。大會吸引了涂料上下產業鏈的300名代表與會,本屆大會是“美麗中國 綠色涂裝在行動”系列活動的重要一環,彰顯了中國涂料人士對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之心。
按照議程,本次大會將會有多項關于政策法規、市場前瞻、最新技術、行業動態的主題講座分享,主辦單位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綠色工業涂料涂裝分會亦將攜手華豹(天津)新材料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郯城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武漢九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菱湖漆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華倫化工有限公司、青島恩澤化工有限公司等行業伙伴共同為涂料行業奉上一場精彩的精神盛宴。
2025中國國際車用涂料涂裝技術發展大會暨綠色工業涂料涂裝交流合作大會在天津圓滿落下帷幕,標志著中國車用涂料、工業涂料向綠色化、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一步。作為“美麗中國 綠色涂裝在行動”系列活動的關鍵一環,本次大會匯聚了產業鏈上下游300余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通過為期兩天的深入交流、30余場專題報告,取得了豐碩成果。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綠色工業涂料涂裝分會將持續搭建產學研用協同平臺,推動政策鏈、創新鏈、產業鏈"三鏈融合",讓綠色涂料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涂料行業正以本次大會為契機,加速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在雙碳目標引領下,行業需要繼續深化技術創新、加強標準建設、完善產業生態,共同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的涂料新篇章。
讓我們明年繼續相聚,共話涂料工業新藍圖!
高端汽車漆對卓越遮蓋力與白度有需求,隨著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高端汽車面漆需要嚴格控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排放。采用綠色環保的面漆不僅是為了滿足法規要求,也是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新型高耐候氯化法鈦白粉CR729具有超高純度、晶體結構優勢,采用了表面無機 - 有機協同處理技術,能夠使漆膜中的粒子分布更加均勻,同時,在耐黃變、抗粉化、UV屏蔽方面也具有優勢,鈦白粉CR729分散性優異,遮蓋力強,全面提升涂料的漆膜光澤,同時產品符合國際標準。
上海化貿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選用環保材料與安全工藝,為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2024年,澳洲涂料市場產值52億美元(包括涂料涂裝范圍),建筑涂料仍然占據大頭,工業涂料、汽車涂料、防護涂料增長明顯,水性涂料、粉末涂料、UV涂料、高固體分涂料等環保涂料增長較快。預計未來年增速在4.1%。
究其驅動因素,包括了住建增長、環保要求提高、技術進步等,在市場和環保之間,需要企業投入升級研發力量,研發更多環保性涂料。相關法規應保持同步,諸如AICIS法規、APAS法規、職業健康與安全法規、地方環境保護法規等。
中國涂料企業想入駐澳洲,需要對合規前置流程、VOC削減技術、健康安全操作流程、可持續性營銷、市場準入制等加以關注。
演講由中山市雄鹿色卡公司總經理趙海軍提出,旨在重新定義汽車漆色卡在行業中的角色與價值,倡導將其從傳統的輔助工具升級為戰略核心資源。
趙海軍指出,傳統觀念中,汽車漆色卡常被視為調漆車間內被頻繁翻舊、沾滿油漆的參考手冊,功能僅限于查詢顏色代碼,作用被動且有限。然而,提出全新觀點強調,新型汽車漆色卡應成為鈑噴車間由“勞動密集型工場”向“科技驅動型戰略中心”轉型的關鍵推動力,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取優勢的戰略資產。
該觀點進一步通過三個維度闡釋新型色卡的核心價值:
第一,從“模糊經驗”到“精準科學”,色卡應成為色彩技術與產品銷售的堅實基礎,確保顏色的一致性與準確性;
第二,從“后臺工具”到“信任橋梁”,色卡是前端營銷的利器,通過專業形象增強客戶信任,推動品牌差異化;
第三,從“成本中心”到“利潤引擎”,色卡可幫助構建品牌壁壘,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增長,成為利潤來源而非單純成本支出。
最后,趙海軍呼吁行業轉變思維,將色卡視作“技術憲法”“營銷旗幟”和“品牌引擎”,主動運用其戰略能量,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從而繪制更輝煌的發展藍圖。
史亞娟指出,面對日益嚴峻的環保要求,晉西鐵路車輛有限責任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油退水進”政策,自2008年起便開始在C70等車型上試用水性涂料,并于2016年全面采用水性工業涂料完成整車涂裝,2018年進一步在型鋼與板材預處理線推行水性預涂底漆。經過近十年實際應用驗證,水性涂料在防腐和裝飾性能上完全可替代傳統溶劑型涂料,并顯著降低VOCs排放。
在全球綠色制造趨勢下,鐵路車輛涂裝環節的環保升級尤為關鍵。傳統溶劑型涂料含大量VOCs,對大氣及施工人員健康造成危害。綠色涂裝技術以低VOC、低能耗、高耐久和可再生為特征,既滿足如中國“十四五”VOCs綜合治理等法規要求,也通過提升涂層耐久性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目前技術前沿集中于納米復合材料、自清潔涂層與智能響應涂料等方向,推動涂裝向多功能、高性能復合涂層系統發展。此類系統常整合底漆(防腐)、中涂(抗石擊)和面漆(耐候),并拓展防靜電、減震降噪或隔熱等功能層。工藝上,靜電噴涂、超臨界流體噴涂及數字化機器人噴涂逐步替代傳統空氣噴涂,大幅提升材料利用率和涂層均勻性。
此外,涂層的環境適應性評估愈發重要,需通過紫外老化、鹽霧、腐蝕循環及沙塵磨損等測試模擬不同地域氣候挑戰。施工中也需嚴格控制基材處理與固化條件,尤其注意水性涂料的閃銹防護。未來,綠色涂裝將更注重“一物多能”,集成防腐、防火、自清潔等多功能于一體,以應對復雜運營環境如川藏鐵路等特殊需求,實現環保與性能的雙重提升。
劉博陽系統介紹了中車太原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在“保溫耐磨疏水涂層”方面的研發成果及其在鐵路漏斗車上的應用。該研究旨在解決我國北方冬季鐵路運煤過程中,煤炭在金屬車廂內壁低溫凍粘導致的卸車效率低下、安全隱患突出等行業難題。
項目團隊突破傳統防凍思路,創新性地開發了一種多功能復合涂層材料。該涂層以接枝改性的環氧有機硅樹脂為基體,通過引入石墨烯顯著提升隔熱性能(導熱系數低至0.032 W/(m•K))與耐磨性,并輔以硅類功能助劑強化疏水與防污能力,實現了“荷葉效應”般的疏冰特性。研究通過大量配方篩選與性能測試,確定了石墨烯及功能助劑的最佳添加比例,使涂層兼具優異的保溫、耐磨、疏水和防腐性能。
涂裝工藝采用“水性環氧底漆+保溫耐磨疏水面漆”的雙層體系,支持刮涂與噴涂,適配現場施工需求。經試驗箱和KM70漏斗車實車驗證,涂層可顯著緩解凍煤問題:在-15℃環境下,有涂層車輛凍煤量較無涂層車輛減少約36%,且凍煤更易清理,有效提升了卸車效率與運營安全性,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顯著,該技術為鐵路貨運提供了綠色高效的長效解決方案,具備廣泛的推廣價值。
于安軍系統介紹了重卡(重型卡車)涂裝工藝在傳承與創新中面臨的行業挑戰、技術升級路徑及前瞻方向。重卡涂裝當前承受“面子與里子”的雙重壓力:銷售部門要求更高防腐性、多彩外觀與快速定制;采購部門追求低成本與穩定供應;制造部門需高自動化、低能耗與高合格率;安全部門則要求環保、低污染設備、安全性能好。同時,材料輕量化(如鋁合金、復合材料、高強鋼)導致傳統前處理工藝效能下降,電池包等新部件更需同時滿足防腐、絕緣與導熱要求,進一步增加了工藝復雜度。
在車身涂裝環節,環保與智能化成為升級主線。高固體分涂料作為過渡技術,可大幅削減VOCs且無需改造現有機器人涂裝線;粉末涂料雖VOCs極低、利用率高,但需高溫固化,對塑料件耐熱性構成挑戰。報告還從設備改造成本、單車成本與質量風險三方面對比,為不同規模產量提供工藝切換的量化依據。智能化噴涂技術如LASD自動噴涂、全自動內外噴、3C1B工藝、干式噴房及自動膜厚檢測等,顯著提升生產節拍與一致性。
針對底盤等不可見區域的“長壽命”需求,輕量化材料涂裝成為攻堅重點。鋁合金需專用前處理+高性能水性漆配套,解決磷化膜附著力差的問題;復合材料則依靠等離子清洗提升表面,增強涂層附著力。在長效防腐方面,硬膜水性蠟(VOCs極低、抗石擊)和100%固含蠟(高溫自修復、滲透腔體)提供了環保且高效的屏障防護。
陳華明董事長系統介紹了公司在再生碳纖維材料領域的創新成果及其在綠色涂料涂裝行業的應用前景。
南京碳冉新材料有限公司以“激發人生動力,創新碳碳再生”為初心,致力于通過綠色可循環材料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在當前環保政策趨嚴的背景下,新《固廢法》要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堅持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原則,歐盟也推出PCR政策要求提高再生塑料使用比例,ESG成為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備足夠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標準,碳達峰、碳中和成為終極目標。碳冉的再生碳纖維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該材料具有顯著環保優勢:其碳排放僅為原生碳纖維的8–13%,符合PCR要求,碳冉碳纖維碳含量99%,具備高導電、有氧燃點740℃、耐高溫(2000℃以上)、耐腐蝕等優異性能。產品形式多樣,包括碳纖維粉、短切纖維、石墨粉等,廣泛應用于導電/防靜電涂料、塑料、鞋材、橡膠手套等多個領域,有效滿足下游行業對材料性能與環保的雙重需求。
陳華明最后表示,企業生存依賴營銷,營銷依托產品性能,性能需轉化為客戶認可的更低價格,低價源于企業成本控制。實現這一鏈條的根本路徑在于創新,而創新必須以市場痛點和真實需求為驅動。
軌道交通用涂料中耐砂蝕雨蝕涂料通過分子結構設計研制出新型聚氨酯樹脂,添加耐磨骨料與自潤滑填料,固化成膜后涂層致密,具有優異的耐磨性、抗刮傷性、耐介質等性能;快干型抗電弧絕緣隔熱涂料為無溶劑體系,采用低粘度柔性樹脂作為基體樹脂,通過絕緣填料與阻燃體系協同作用,使得涂層具有優異的柔韌性及抗電弧擊穿性能;防滑涂料在多型船舶、飛機艙室內應用,已有20年以上的應用經驗;水性耐磨清漆,性能達到溶劑性清漆同類材料水平,實現綠色環保替代,覆涂在復材座椅表面,起裝飾、耐磨、耐污染等作用。
未來,?;簩⒃谧枘嵬苛?、溶劑性透明膩子、內艙阻燃水性涂料、防火涂料、低摩擦耐磨涂料、水性隔熱涂料、防冰涂料、可剝涂料展開深化研究。隨著軌道交通建設的持續推進,軌道交通車輛的新造數量與保有數量逐年增加,對涂料的需求持續增加,對涂料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2024年全球涂料和涂裝市場預計價值2020億美元,產量達489億升,較2023年同期價值增長2.5%,產量增長0.4%。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引領著所有涂料領域以及幾乎所有細分領域,在價值和總量方面均處于領先地位。
在中國涂料行業重點下游概況及未來發展趨勢上,工業領域需求增長將持續,供應鏈補短、補缺影響空間大。2025年,涂料成品價格將保持穩定小幅增長趨勢,涂料企業供給側改革成效逐漸顯現,更貼合市場需求的功能性產品增速加快,成品價格增長將延續;建涂、工業防護等領域中低端供應內卷將繼續加劇,成品價格將繼續走低。原材料市場,受出口影響較大的無機顏料市場短期出口需求仍成增長趨勢,對市場價格具有一定帶動作用;以國內市場為主的樹脂、助劑市場,價格漲跌仍與上游石化單體供應和下游涂料需求緊密相關,目前根據上游石化產業發展情況看,總體仍有下探空間。
行業應該關注《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及2024“三品”全國行動(工信部、商務部)。而在國內市場方面,根據我國宏觀經濟趨勢及財政逆周期調節政策持續發力的影響預判,2025年,下游需求增長仍有預期,預測涂料行業總體將穩中小幅增長,增長重點仍在工業領域,預計行業總體產量增速約1%~3%(3570~3640萬噸),主營業務收入增速約3%~5%(4200~4300億元),利潤總額預計增速約6%(280億元)。具體增速后期還要看相關政策實際落地成效反饋,年度中后期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外貿方面,涂料將繼續保持中高增速,年度出口量保持在10%左右,重點聚焦功能性涂料產品。受國際反傾銷調查影響,鈦白粉出口地域分布還將繼續由歐美逐步向拉美、非洲、東南亞等轉移,出口增速仍將保持10%~15%。氧化鐵顏料受國際市場飽和影響,總體出口基本維持穩定,出口增速保持15%以上。
報告從建設背景、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規劃與建設、研究成果、鐵路行業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發展方向展開。超海拔地區環境惡劣,對鐵路設施的材料要求較高。建立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研究對象多樣,觀測內容全面,研究方向為典型材料自然環境腐蝕數據收集,材料腐蝕行為規律研究,工程設備材料腐蝕狀態大數據監測,以及材料及部件環境適用性評價研究。
科技同步,開發了材料腐蝕在線監測系統,目前研究成果豐碩,首次積累了鐵路材料在高海拔山區的環境腐蝕數據,包括涂料涂裝方面的相關標準比對。未來,深化科學研究,獲取第一手數據,走智能化環保化多元化國際化的科研之路。
胡勝初介紹了江蘇歐摩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其水性工業涂料一體化解決方案中的系列核心產品及應用技術。公司憑借十八年技術積累,依托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性樹脂、固化劑及助劑,致力于為客戶提供環保、高效且成本可控的涂裝解決方案。
歐摩德產品線覆蓋全面,主要包括:EM-7001丙烯酸改性醇酸樹脂,具備快干、高光澤與良好耐水性;EM-6800/6802/8001等系列水性環氧樹脂,適用于各類防腐底漆、中間漆、地坪漆,耐鹽霧性能突出(最高達16000小時);EM-6900羥基丙烯酸二級分散體,可用于高光澤、高耐候面漆;EM-6970聚酯改性丙烯酸樹脂,適用于高溫烤漆,兼具韌性與耐候性;以及HW-100無機富鋅乳液、多種配套固化劑(如EM-6888聚氨酯固化劑、HW-6001/6002環氧固化劑)和功能性助劑。
這些產品廣泛應用于制備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鋼結構、集裝箱、工業地坪、木器漆及五金烤漆等多個領域。歐摩德不僅提供樹脂產品,還配套詳細的參考配方與工藝指導,助力客戶實現從底漆到面漆的全水性化涂裝,在保證涂層性能的同時有效降低VOC,提升涂裝環保性與經濟性。
長城公司以涂裝車間為生態中心,從全工藝鏈條分析能源費用占比,解決三高問題。針對能耗問題,從源頭入手,在能源重組方面,優化工藝,取消高碳排放能源,多用綠能;在創新設備上,水凈化技術應用得到推廣,余熱回收技術用于加熱低溫水,節約天然氣124萬元/年;工藝創新上,調整機器人噴涂軌跡,上漆率提升;在油改水改進方面,3C2B改為B1B2工藝;環保材料應用上,薄膜前處理材料應用,年節水4000噸;低溫電泳涂料、低溫膠材料、面漆的低溫化應用得到廣泛使用。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涂裝&涂料領域的節能減排實踐與預研成果措施多樣,結果喜人,值得行業學習參考。
資本市場是資金供給方和資金需求方通過金融工具進行資金配置和交易的場所,通過直接融資或者間接融資,完成經濟行為。中國涂料工業應用場景廣泛,市場規模大,行業集中度提升空間大,資本市場看重行業的潛力。環境友好涂料是增長熱點,技術升級和政策導向賦予行業成長故事。
宏觀經濟方面,2025經濟增速或呈現前高后低趨勢,經濟內生增長動能仍待鞏固,房地產依舊有一定拖累作用,海外需求存在不確定性。此外,量價背離較為明顯,利潤增速仍待改善。反內卷方面,經濟從“規模擴張”回歸“高質量發展”,力度加大,范圍擴展,法律跟進,行業響應。
劉金玲詳細介紹了浙江豐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型助劑與環保顏料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及其在涂料涂裝中的應用。公司擁有40多年膨潤土研發與生產經驗,目前正積極向綠色助劑研發生產企業轉型。面對涂料行業向環保、節能、功能化發展的趨勢,豐虹公司聚焦于開發綠色、高效、多功能的助劑與顏料產品,以應對日益嚴格的環境法規和市場需求。
在水性涂料體系中,公司重點推出了基于水滑石的新型防銹顏料。該顏料通過獨特的陰離子交換機制,能有效捕獲并鎖定涂層中的氯離子等腐蝕因子,同時釋放出鉬酸根等緩蝕組分,在金屬基底表面形成不溶性的保護膜,提供雙重防銹保障。其超細粒徑與表面改性處理使其易于分散,且完全不含有毒重金屬,可環保替代傳統鉻酸鹽顏料。實際應用案例顯示,該產品在宣偉等客戶的水性環氧底漆及鋼構防銹漆中表現優異,耐鹽霧性能突出,儲存穩定。
針對高固含涂料體系,豐虹開發了新型流變助劑解決方案。傳統有機土在該體系中易出現儲存穩定性差、抗流掛不足等問題。公司推出的HFGEL-205B復合有機粘土無需活化劑,僅通過高速剪切即可分散,有效改善抗流掛性且便于施工;同時,聚酰胺蠟粉PA-8600和PA-9600顯著提升了涂層在高膜厚施工下的抗流掛表現,且不影響層間附著力,解決了儲存穩定性的行業痛點。
李輝介紹了晉西車軸股份有限公司在“動車組車軸涂漆前處理技術”方面的研究成果。該項目針對高鐵動車組車軸在涂漆前表面處理缺乏標準、清潔度控制不足,導致涂層易脫落、引發腐蝕與安全隱患等行業空白問題,旨在通過建立科學的前處理技術體系,提升車軸涂層的可靠性與服役壽命。
李輝表示,項目團隊突破多項核心關鍵技術:首次建立了動車組車軸前處理表面控制質量技術指標及試驗檢測方法,通過分析各工序殘留污染物,確定清潔度閾值及其與涂層附著力的關聯;自主開發了專用綠色水性工業清洗劑,兼具高效去污、環保無毒和材料兼容性;創新提出“干刷—濕刷—水洗—干燥吸水—烘干”一體化處理工藝,并研制出具備全仿形輥刷的自動化前處理裝置,實現高效、精準、環保的清洗流程;最終構建了涵蓋產品符合性、工藝穩定性與質量一致性的多維評價體系。
該技術不僅顯著提升車軸涂裝質量與安全性,降低運維成本,具備良好的經濟效益,還可推廣至機車、客車車軸及風電、機床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
不銹鋼的腐蝕類型比較多,比如點腐蝕、縫隙腐蝕、均勻腐蝕、電偶腐蝕、晶間腐蝕、應力腐蝕等。不銹鋼涂層板具有強耐腐蝕、易清潔、耐老化、綠色環保,有效解決市場中不銹鋼存在的痛點。
不銹鋼PVDF彩涂板從外到里結構依次為:面漆層(18μm)→底漆層(8μm)→鈍化層(20nm)→不銹鋼鈍化層(3nm)→不銹鋼基體?;倪x擇TJ12-2B不銹鋼,考察不同涂裝方式下涂層的附著力水平,并評估鈍化對涂層附著力的影響。鈍化液涂裝采用1.5μm線棒涂裝,底漆涂裝采用10μm線棒涂裝,面漆涂裝采用20μm線棒涂裝。分別在硝酸溶液、工業污染大氣、中性鹽霧、大氣暴曬環境下,對不銹鋼涂層進行檢測,發現涂層能夠耐受嚴苛的外界環境。
寶武集團的不銹鋼涂層已經成功運用于科考站、航站樓、體育場等建筑群。
動車組輪對涂裝體系分為四個防護等級:
1級:主要受大氣腐蝕和機械沖擊的車軸區域。
2級:主要受特殊腐蝕物作用的車軸區域。
3級:主要受大氣腐蝕的車軸區域。
4級:主要受大氣腐蝕的未噴涂車軸。
軌道交通行業自動噴涂技術發展較汽車行業發展略晚,現在正逐步由傳統手工操作向智能化、數字化的自動噴涂產線發展。作為國家“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智奇公司在智能制造領域一直走在行業前列,建立了一條輪軸自動噴涂生產線。該生產線的建設背景有以下幾點:
技術創新需要:傳統人工噴漆質量不穩定,產品均一性較差。噴漆前需要使用擋板及其他防護材料對非噴漆區域進行防護。
環保政策驅動: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VOCs排放、廢水處理、固體廢物處置提出更為嚴格的標準,涂裝企業的唯一出路在于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
職業健康提升:傳統人工噴涂勞動強度大,重復性高,容易接觸VOCs等有毒有害物質,造成職業病危害。
未來,自動噴涂生產線對漆膜漏噴、缺陷等進行視覺識別檢測,減輕人力勞動付出,在線進行漆膜厚度(干膜或濕膜)智能檢測。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按照高標準規劃設計建設,兩年間取得了所有“綠色制造體系” 最高級別認證。是國內汽車行業取證耗時最短,認證范圍最全的整車工廠。天津分公司VOCs排放檢測濃度遠低于國標及天津地標,物料平衡法計算數值在各基地排名前列。根據分析,可采取從輸入端、治理端、固化端三方面措施,實現VOCs降低的目標。
公司涂裝應用2010V工藝,從各環節減少了VOCs的排放量。持續優化含VOCs涂料用量,從源頭上減少VOCs揮發量。建立了完善的廢氣、廢液、廢固等各類廢物處置設備,實現全鏈條VOCs減排。高規格廢氣治理設施,覆蓋全工藝流程達成遠超國標的排放效果。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涂裝經營業績及技術引領-單車揮發性有機物行業領先,國內環保建設標準最高,今后還將繼續與時俱進,做好節能減排工作。
安徽菱湖漆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新型涂覆材料、功能涂料、納米氧化鋅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本次報告,從菱湖漆的汽車涂料產品展開,包括雙組份汽車漆、汽車AB柱高裝飾面漆、PPH塑料漆等,菱湖漆業的專用車水性涂料復合涂層耐鹽霧1000H,耐候性極佳、強附著力,施工便利,自干/烘干均可;水性汽車零部件涂料在翻砂件上附著力好,與電泳漆配套優良,強冷下線后20分鐘堆碼。
未來,菱湖漆業以創新為錨、以協同為翼,持續為車用涂料產業綠色發展注入動能。加大研發投入,重點在汽車AB柱面漆供應商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配套范圍,向水性化汽車涂料領域深耕拓展。聯動上游生物基樹脂、環保助劑供應商,下游汽車涂裝企業,打造 “原料 - 涂料 - 涂裝” 全產業鏈綠色化、智能化協同體系。
董磊系統闡述了利用稀土耐候鋼提升鐵路車廂用鋼的服役壽命。
當前,全國鐵路貨車保有量巨大,其中敞車占比超半數,普遍面臨嚴峻腐蝕問題。“三板”腐蝕減薄嚴重,約80%貨車因貨物復雜、環境惡劣及粗放操作等因素,未達設計壽命即需維修更換,導致運維成本高昂、安全風險加劇及運輸效率下降。
為解決上述痛點,報告重點介紹了稀土耐候鋼。該材料通過添加稀土元素(如La、Ce),其耐大氣腐蝕性能為普通碳鋼的2~8倍。機理研究表明,稀土離子在腐蝕過程中可作為高效緩蝕劑,顯著抑制陽極和陰極反應,促進形成更致密、穩定的α-FeOOH銹層,減少點蝕傾向,并改善夾雜物耐蝕性。在不同環境中,La于工業大氣環境下緩蝕效果更優,而Ce在氯離子豐富的海洋環境中表現更突出。
性能測試表明,隨稀土含量提升,鋼材相對腐蝕速率可降低達30%,低溫沖擊韌性也顯著提高,同時可減少對Cu、Ni等貴金屬的依賴,兼具經濟性與高性能。
董磊最后表示,稀土耐候鋼通過多重機制顯著提升鋼材耐候性與綜合力學性能,為延長鐵路貨車壽命、降低全周期成本提供了有效路徑,未來有望實現車體材料30年免維護或少維護的目標。
從集裝箱運輸在交通強國建設中作用、綠色集裝箱運輸發展現狀和趨勢、綠色集裝箱助力交通可持續發展思考、綠色集裝箱標準化行動計劃4方面展開。新時代下的新運輸、新生產、新消費對集裝箱發展提出新要求。
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交通運輸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日益完善,節能降碳取得實效,環境友好程度不斷增加。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節能減排,努力建設低碳交通,走出一條能耗排放做“減法”、經濟發展做“加法”的新路子。支持建設綜合客運樞紐、貨運樞紐、疏港鐵路,統籌推進公鐵聯運、海鐵聯運等多式聯運發展,推進運輸結構調整。綠色集裝箱運輸大有可為,集裝箱綠色涂裝前景可期!
水性防銹涂料存在干燥速度慢、對施工環境要求高、易受環境影響,同時附著力問題、漆膜開裂及泛白問題,一直困擾用戶使用。防閃銹劑的痛點表現在:防閃銹性能受基材和環境影響;對涂料初期耐水性能的影響;與樹脂的相容性;返銹問題;對耐鹽霧性能的影響。
進行一系列的實驗測試:在丙烯酸乳液體系內恩澤防閃銹劑TY115和H14性能測試,在丙烯酸復配醇酸體系內防閃銹劑TY115和H14耐水性能測試,恩澤防閃銹劑TY115和H14在環氧酯體系的耐水性能測試及對環氧酯體系的黏度影響,恩澤防閃銹劑TY115和H14與醇酸樹脂的相容性測試,在雙組份水性環氧體系內,恩澤防閃銹劑HY76、HY79和國外競品的性能測試。
結果發現:
1.防閃銹劑TY115在丙烯酸乳液體系防閃銹性能和耐水性能均明顯優于H14
2、防閃銹劑TY115在丙烯酸復配醇酸體系耐水性能H14相當
3、防閃銹劑TY115在環氧酯體系的耐水性能以及對環氧酯體系的黏度影響 和H14相當
4、防閃銹劑TY115與各類醇酸樹脂相容性及對醇酸樹脂的增稠和后增稠情況與H14相當,與極個別醇酸樹脂相容性優于H14
5、防閃銹劑HY76、HY79的防閃銹性能明顯優于國外競品FA179、Raybo60、H10、HALOX150、HALOX515
6、防閃銹劑HY76、HY79與亨斯曼3986固化劑相容性很好,HY79可以和3986固化劑任意比例混合
7、防閃銹劑HY76、HY79不影響雙組份環氧體系的耐水性能
8、防閃銹劑HY79在灰色富琪森水性環氧3011+3127體系、安邦水性環氧AB-EP-2053+AB-HW61體系、聯固水性環氧Uapoxy145+920體系、花果山水性環氧EP102+GE26體系的耐鹽霧性能和國外競品相當,防閃銹劑HY79在聯固水性環氧Uapoxy145+3986體系的耐鹽霧性能和H10相當,優于其他國外競品
9、在白色富琪森水性環氧3011+3127體系,防閃銹劑HY79的耐鹽霧性能比FA179好,HY76的耐鹽霧性能比FA179差
于連友分析了我國鐵路貨車在復雜惡劣服役環境下存在的嚴重腐蝕問題,并提出了構建新時代綜合防腐體系的技術路徑與解決方案。
當前,通用敞車(如C70、C80E)車體“三板”(地板、墻板、門板)腐蝕問題突出,截換率高,既有Q450NQR1耐候鋼與S450AW/EW耐酸鋼均無法滿足30年使用壽命要求。腐蝕主因是煤炭、礦粉中含Cl?、SO?²?等腐蝕介質,冬季防凍液噴灑進一步引入Cl?,加之貨物裝卸磨損與機械設備磕碰,共同導致油漆涂層過早失效、基體腐蝕加速。研究指出,耐候鋼“以銹防銹”機理與車內惡劣工況嚴重不匹配,是其難以發揮防腐作用的深層次原因。
為此,研究提出構建以“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管理”為核心的綜合防腐體系:
新材料方面,通過稀土微合金化技術研制高強度高耐蝕新鋼材,提升基材耐蝕性90%以上;開發高耐磨高耐蝕水性漆,構建“樹脂+硬質填料+玻璃鱗片”復合體系,延長涂層壽命。
結構設計方面,優化車體結構減少縫隙、溝槽,采用密封膠填縫填槽,杜絕縫隙腐蝕。
工藝創新方面,推廣多元共滲技術處理零部件,其耐蝕性為QPQ的4-8倍,耐磨性提升2-5倍,且環保無氫脆。
管理體系方面,建立從研發、制造到運用、檢修的全過程防腐管理機制,規范裝卸作業,建立質量追溯制度。
于連友表示,目前已開展不銹鋼復合板等五種新材料實車試驗,最早的已超過32個月、運行25萬公里,狀態良好。因此在密切跟蹤運用考驗的同時,應深化不銹鋼復合板的抗磕碰、抗沖擊試驗研究。
鐵路車輛涂料及涂裝特點:液體涂料為主(水性、溶劑型);機械+人工噴涂;噴\烤漆房;自然\強制干燥。涂層期望壽命:8~15年,或全壽命周期;廠修期:8年~12年。軌道車用涂料類型:過去以溶劑型為主,現水性涂料已廣泛應用。品種:醇酸、環氧、聚氨酯、丙烯酸、其他;用量:每年達 3萬噸數量級;估算涂料市價10億RMB數量級。
楊松柏研究員詳述了可供選擇的鐵路車輛涂料種類,包括動車組、客車、機車車體等常用涂層體系,并對相關標準進行簡述,新訂(修訂)車輛涂料及涂裝標準主要變化:增加涂料中有害物質限量 GB 24409-2020;增加水性涂料技術要求,推薦使用水性涂料;老化指標提高至1000h/1500h,綜合評級≤1級或≤2級;水性面層增加氙燈老化試驗(可選);增加配套涂層體系技術要求;完善涂裝檢查詳細規則。
車輛用涂料現狀:水性涂料廣泛應用,溶劑型涂料占比下降;高固體份低粘度的溶劑型涂料產品較少。水性涂料應用中的問題:產品標準、設施改造、工藝調整、水性涂料性能改進。
面對傳統溶劑型涂料VOC高、污染大,以及水性涂料施工受溫濕度限制、性能難以滿足極端要求等行業痛點,集泰開發出“真無溶劑”涂料體系,實現了環保與高性能的統一。
該涂料核心優勢顯著:VOC含量極低(可至7g/L),遠低于傳統溶劑型(400g/L)甚至部分水性產品;依靠化學交聯成膜,表干快(30分鐘)、硬度上升迅速(1小時可淋雨),施工完全不受溫濕度影響,無需烘烤,大幅節省能耗與時間;一道施工即可實現40–300μm的膜厚,兼容薄涂與厚涂,簡化了傳統“底-中-面”多道復雜工藝;同時具備卓越的耐性,耐鹽霧最高達5000小時,耐水達6000小時,并兼具耐磨、抗沖擊等性能,綜合防護性能遠超常規產品。
該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商用車車廂、車架、礦山卡車及軌道交通(如中車主機廠)等多個中重防腐領域。實際案例表明,其不僅能顯著降低施工過程中的VOC排放,更能節省大量綜合成本——在軌道交通車輛上,每節車廂預計可節省約1萬元涂料成本、1千元烘烤能耗與1千元人工成本。集泰作為該技術的先行者,正推動工業防腐涂料向更環保、高效、高性能的方向發展。
吉利汽車集團的碳中和目標:以2020年為基準年,2025年單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減少25%以上;2045年實現碳中和。吉利為實現制造端2025年減排50%的階段性目標,聚焦節能降耗和清潔能源替代兩大手段,對生產設備進行節能改造、 規劃2025年建成3家及以上零碳工廠 ,整車基地可再生電力達到100%使用。吉利汽車在綠色涂裝方面,3C2B工藝、3C1B工藝、B1B2工藝、CP工藝都采取了相關的節能減排措施,為實現綠色環保吉利汽車前處理使用無磷無氮脫脂、薄膜前處理技術、B1B2水性面漆、免中涂面漆、水性LASD/SSD全面應用。
吉利汽車多個制造基地涂裝車間均用干式紙盒噴漆室,為適應目前市場顏色種類多、小批量、定制化等需求吉利采用快速換色系統來應對??梢詫崿F小批量顏色生產及快速切換,同時系統油漆占用量少,油漆回收率高達96%,油漆浪費少,噴涂質量穩定可靠。相比傳統輸調漆系統切換顏色,每年可以節約運行費用70%。采用膜分離技術進行廢溶劑回收,可有效降低廢溶劑的排放,減少廢水處理量。溶劑型回收率可達70%,水性溶劑回收率可達88%。
各基地車型套色比例不斷增加,為提升套色線產能及降低套色成本,開發有色黑清漆,在保證外觀的基礎,縮短套色工藝(黑色清漆替代色漆+清漆),降低套色油漆耗量40%、減少VOC排放10%、人工節約25%、輔料節約40%。通過對材料的優化,精簡工藝流程,從兩次噴涂改為一次噴涂。節約能耗50%、材料節約30%,生產時間縮短50%。
未來綠色涂裝的發展趨勢為:低溫節能降耗工藝、環保減排工藝、前處理工藝等。
從環保型涂料概述、水性涂料在交通行業發展歷程、粉末涂料發展歷程、無溶劑涂料發展歷程幾方面展開。華豹公司成立于1997年,2002年率先在全國推出涂裝一體化。2008年:華豹水性工業涂料成功應用在鐵路機、貨車市場,樹立了涂料行業、用戶市場的認知和標桿。2014年:國內首家通過鐵路貨車水溶性油漆CRCC(中車質量認證)。2016年:25型鐵路客車水溶性油漆通過CRCC;將石墨烯新材料引入水性工業涂料。2017年:3月全面停止了溶劑型油漆的生產,徹底轉型為環保涂料生產企業,率先進入涂料“純水性時代”。當前,華豹的高性能涂層開發工作方興未艾,其產品運用于軍用裝備、汽車工業、工程機械應用、工業重防腐、集裝箱行業、市政工程、軌道交通等領域,未來,華豹涂料產品基于環保型涂料優越的環保特性及科技持續的發展,整體發展趨向于技術含量更高,普適性更廣的方向發展。
侯光輝先生謹代表郯城縣委、縣政府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郯城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今天,借此機會,再次向大家宣傳推介郯城,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地認識郯城、了解郯城。
郯城縣地處魯蘇交界,轄14個鄉鎮街道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郯城產業齊全、特色明顯。形成了以經濟開發區為主陣地,科學布局化工產業園、醫藥產業園、新家裝產業園、高科技電子產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園“一區五園”的發展格局,培育了精細化工、板材家裝、現代食品、電子信息、衛生用品、銀杏制品、能源裝備七條標志性產業鏈。精細化工產業是郯城縣帶動能力最強、稅收貢獻最大的主導產業,是我縣實現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經過多年精心培育,精細化工產業已形成以恒通化工為龍頭,綠色涂料、聚氨酯材料、醫藥中間體、新能源新材料為下游的高效循環產業鏈條。建成以恒通化工為龍頭,綠色涂料、聚氨酯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為下游的高效循環產業鏈條。
五大優勢助推綠色涂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第一,產業鏈條完整
第二,配套基礎完備
第三,交通物流便利
第四,營商服務專業
第五,協會鼎立支持
郯城縣與中國涂料工業協會聯合共建1000余畝的“中國綠色涂料產業園”,目前啟動區100畝已完成選址、設計等前期工作。企業可以拿地自建,也可以“量身”定制廠房。選址緊鄰污水處理廠、變電站、特勤消防站、危廢處置中心、停車場,距高鐵站3分鐘車程。在協會和各位的鼎力支持下,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建成江北最大的綠色水性涂料生產基地。
農業是國家非常重視的基本行業,這兩年雖然遇到了市場挑戰,在裝備升級上,國家支持后有很大發展,改造傳統的涂裝生產線,行業的龍頭企業建立了最先進的涂裝生產線,涂料對我們行業非常重要。農機行業是朝陽產業,行業還有很大的市場,希望各位企業家重視我們行業。
伴隨國家農業現代化、農機現代化,有很多新企業進入,比如無人機發展很快,市場空間大。對農機產品的評價:一,涂裝。因為外觀吸引用戶,現在外觀有了飛躍的提升,和國際先進裝備形成競爭態勢。我們更是綠色涂裝技術升級的受益者。二,農機是季節性生產的,小企業居多,故而涂裝前處理非常重要,覆蓋面有待提升。
現在綠色的涂料產品受到各方共識,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我們正在成為全球的農機制造大國,相信涂料工業一定會和我們行業精誠合作、共創輝煌!
葉盛基總工首先肯定了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的良好發展態勢,并指出這為車用涂料市場帶來了持續增長的空間。講話重點強調了綠色涂料涂裝技術對汽車產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和“雙碳”戰略目標的至關重要性,同時分析了推動綠色工業涂料涂裝行業發展的三大動力:
政策驅動:環保法規日趨嚴格,為技術升級和源頭替代提供了明確方向與動力。
市場增長:中國乃至全球對水性涂料、高固體分涂料等環保涂料的需求持續擴大。
技術進步:國內技術在降低烘干能耗、實現共線涂裝等方面已取得國際水平的突破,并在多家車企成功應用。
同時,講話指出了當前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在商用車和零部件領域,綠色工業涂裝技術的應用推廣仍需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努力。面對新能源汽車對材料環保性、功能性提出的新要求,綠色工業涂料涂裝技術也需不斷創新。
為此,葉總工提出未來發展期待:
一、強化協同創新:加大研發投入,在關鍵技術上尋求突破,產業鏈上下游需共同開發高效解決方案。
二、平衡成本與轉型:關注中小企業轉型困難,推廣成功案例,探索新模式以降低成本。
三、完善標準體系:配合政府健全標準與評價機制,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四、推動全產業鏈協同:從材料、工藝到回收,全產業鏈環節需共同推進綠色發展。
五、加強國際交流:學習先進經驗,提升中國在全球綠色供應鏈中的競爭力。
最后,葉總工呼吁各方攜手,共同推動汽車產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并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節能處處長李鋼發表了致辭。李鋼處長首先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并指出大會主題與當前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趨勢高度契合,意義重大。李鋼處長強調,涂料涂裝行業作為工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綠色轉型對于實現國家和天津市的環保目標至關重要。他重點介紹了天津市在推動揮發性有機物(VOCs)源頭管控、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方面采取的策略及取得的顯著成效:
1. 標桿引領,做實源頭替代:聚焦低VOCs原料替代這一核心目標,通過深入調研,構建科學的企業培育指標體系,開展行業標桿企業創建工作,以點帶面推動轉型。
2. 對接賦能,深挖減排潛力:針對涂料、油墨生產以及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重點領域,組織上下游企業交流對接,提供技術標準和產品參考,精準助力企業減少VOCs的產生和使用。
3. 政策合力,強化支持保障:加大對完成低VOCs原料替代的標桿企業和項目的政策激勵力度,目前正在研究將其納入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范圍,并在生態環境管理等方面給予傾斜,形成有力支撐。
最后,李鋼處長表示,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支持涂料涂裝行業的綠色發展,積極搭建合作平臺,加強政策引導,優化服務保障,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和產業鏈協同創新。他期待與各界攜手,共同推動天津工業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為建設美麗天津貢獻力量,并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趙中國副秘書長代表中國涂料工業協會、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綠色工業涂料涂裝分會對與會嘉賓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并詳細介紹了出場嘉賓名單。
趙中國副秘書長表示,2025上半年,涂料行業整體運行平穩,產能釋放加速,全國涂料總產量達到1677萬噸,主營業務收入總額1897億元,利潤總額148億元。上半年,功能性產品加快發展,涂料產品量價增長,根據上游石化產業的發展情況,總體尚有下探空間,政策性有擴容趨勢,有利于行業各領域可持續性增長。2025是承前啟后的一年,當前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業轉型創新發展,推動我國涂料工業的高質量發展。本次大會旨在匯聚行業智慧,突破綠色涂料涂裝技術應用瓶頸,探討低碳環保、科技創新之路,為綠色工業涂料發展賦能注入新動力!當前,涂料行業上下游合作,推動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希望以本次大會為契機,共享成果,共謀發展,共同向綠色涂料新階段邁進!
一、從天津站至天津賽象酒店
1.公交車:乘坐 845 路:天津站海河廣場(王頂 堤商貿城公交站方 向)-新技術產業園 區下車,共乘坐 14站,步行 453 米至 天津賽象酒店,用 時 45 分鐘
2.出租車:全程約 17 公里,預計 40 分鐘,花費 50元左右
3.地鐵:3 號線:天津站(南站方向)-華苑地鐵 站 B 口,共乘坐 10 站,步行 1 公里,用時 30 分鐘
二、從天津南站至天津賽象酒店
1.公交車:乘坐 707 路:天津南站(海光寺公交 站方向)-新技術產 業園區下車,共乘 坐 8 站,步行 383 米至天津賽象酒 店,用時 30 分鐘
2.出租車:全程約 11 公里,預計 20 分鐘,花費 30元左右
3.地鐵:3 號線:天津南站(小淀方向)-華苑地 鐵站 B 口,共乘坐 5 站,步行 1 公里,用時 20 分鐘
三、從天津西站至天津賽象酒店
1.公交車:乘坐 687 路:天津西站(精武鎮公交 站方向)-華苑地鐵 站下車,共乘坐 22站,步行 918 米至 天津賽象酒店,用 時 60 分鐘
2.出租車: 全程約 11 公里,預計 20 分鐘,花費 30元左右
3.地鐵:6 號線:天津西站(梅林路方向)-紅 旗南路地鐵站,共 乘坐 8 站地,站內換乘 126 米,換乘 3號線:紅旗南路站(南站方向)-華苑地 鐵站,共乘坐 2站,步行 1 公里,用時 30 分鐘
四、從濱海國際機場至天津賽象酒店
1.公交車:機場專線 4 路: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唐山道方向)-唐 山道公交站下車, 共乘坐 23 站,換乘831 路:河北路崇仁 里(海泰北公交站 方向)-桂苑路公交 站,共乘坐 16 站,步行 66 米至天津賽 象酒店,總計用時 90 分鐘
2.出租車:全程約 25 公里,從航站樓-天津賽象酒 店,預計 40 分鐘,花費 70 元左右
3.地鐵:2 號線:濱海國際機場(曹莊方向)-天 津站,共乘坐 9 站地,站內換乘 106米,換乘 3 號線: 天津站(南站方向)- 華苑地鐵站,共乘 坐 10 站,步行 1 公里,用時 50 分鐘